首页 > 家居> 内容

带儿女向自然找寻本真,这位父亲回故乡安家,让爱与美在乡野肆意生长

时间:2024-06-18 09:08 来源:网络阅读量:15179   会员投稿

“钟表坏了可以换齿轮,但我们没有齿轮。”

在每个随时待命、连轴转的日夜之后,归回乡野、挣脱都市链条束缚的渴望,会一次次涌上心头。

2016年底,广告人项惠斌放弃了原本的高薪工作,离开见证他最青春活力那20年的深圳,回到充满童年记忆的培田村,并把儿女接到身边,重新开启了一家人淳朴、低压的农禅生活。

01. 家在山间,宁静又欢野

随着人生不断向前,在接近四十岁的关口,家的概念自然而然冒了出来。项惠斌将位于福建培田村山顶的一栋传统客家建筑——九厅十八井的老宅院,改造成现在居住的“草堂”,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理想生活。

出于对古村落的情感和尊重,改造时,项惠斌保留了房子的木结构和土壤砂石元素。他也把从事艺术行业积累的品味融入室内设计,小至开关插座这种细节之处,都精心挑选了德力西岩彩超薄系列,其砂岩漆喷涂工艺,让不起眼的角落,都是他偏爱的砂石质感与自然色彩,不仅呼应、延续着房子和村落的美学,也在日常的每一次开合中,陪伴着他与孩子的野趣生活。

整个家的基础空间,在满足现代生活习惯之余,开放通透且简洁有序,洋溢着古朴清幽的禅意,也充满野趣的精彩。

02. 爱无定式,家陪伴成长

“极简”生活没有离群索居的孤寂,对环境的全息感受,让项惠斌忘却忙碌复杂,真正拥有了一日三餐,开放式厨房常常响起一家人的欢声笑语。

把儿女带回村庄生活,是很多父母不敢轻易做的决定。

但是在自然中拥抱自由,不是在大城市商场乐园的模拟体验可比的。

作为一名父亲,他希望孩子能更好地成长,于是他尽可能带儿女体验不同的乡野活动。慢慢地,在一段段亲子时光中,两个孩子从城市与乡野的巨大落差感中脱离了出来,体会到了传统生活的乐趣,开始拥抱现代与传统共融的生活视野。

这样的生长轨迹是否正确?

就如旷野肆意生长的树一样,项惠斌说,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
03. 寻觅人生,为家乡写诗

最初回到培田,项惠斌只是想安顿自己,但随着与村庄的不断连接共鸣,他萌生出以当代艺术空间接应培田历史文化氛围的想法。

他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,把附近五个村落共同的粮仓改造成培田美术馆,除了展出现代艺术作品,美术馆在设计、布置上运用了许多乡土的材料、工艺和手艺作品,处处体现出这些“新村民”基于传统在地的创新表达。与自己的家不同,美术馆在传统外表下更像是与当代的一次碰撞接轨,为整个村落注入了更多现代诗意。

艺术是认识自然与自我的过程,在培田谈艺术和成长最是自然不过的事情。在这里,项惠斌不仅有和家人的小日子,也有一份被他当做事业的文化保育、美学启蒙使命。

从开展小学实践课、大学调研等美育课程,到挂画、打灯、接待访客等艺术馆日常运营,项惠斌用自己的行动,吸引着更多人走进培田,感受八百年古村落的美。

当新的一天美术馆内灯光开启,被照亮的不只是项惠斌的内心,还有“培育心田、培育福田”这份悠久美好的故乡精神。

04. 亲爱的家,记录开阔人生

带着对人生的思考、对生活的审美,项惠斌用山野间的家和美术馆,开辟了一个人与培田共享的新天地。

在这个可能被归类于“返乡潮”的剧本里,没有写着逃离,反而充满了个人在心理和社会角色上经历的成长与改变。

家是什么?当我们迈入特定年龄段,便会听见某些未曾有过的呼唤。

项惠斌的探索告诉我们,家不是一座房子、一种生活模板,它就是我们自己,一条“寻找来时路的去路”,成长的进程。

那个内心最舒适、最安定、最宁静的地方,就是家。

许多人的成长转折,都伴随家的形态变化。正如记录下项惠斌与孩子在培田用崭新方式迎接未来,《亲爱的家》节目将继续寻找描绘100个中国人的独特人生、个性化的家,讲述不一样的家故事。

我心安处即是亲爱的家,生活拥有无限可能!
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