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滚动> 内容

解码民营银行助贷合作版图:振兴银行联手16家增信机构,华通银行构建26家

时间:2025-09-29 20:21 来源:证券之星阅读量:18749   

文心

近日,随着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公布互联网助贷合作机构名单,辽宁振兴银行与福建华通银行的助贷合作版图浮出水面。

对比来看,两家银行与数十家助贷机构及增信服务商的合作关系,可以发现一个鲜明的对比:振兴银行构建了以区域深耕、风控自建为核心的合作体系。而华通银行则选择了以科技联盟、全国布局为特点的发展路径。

1.背后的差异化布局

梳理两份名单,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,两家银行在助贷机构选择上有着高度重合。

马上消费金融、上海耳序信息技术、北京锋泰科技、极融云科等8家机构同时出现在了两家银行的合作名单中。

这些机构构成了助贷市场的“主力军团”,它们大多具有强大的科技背景和流量资源。

马上消费金融作为持牌消金公司,具备完善的风控体系和资金管理能力;极融云科是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嘉银金科旗下平台,拥有丰富的大数据风控经验;北京微财科技则是微众银行微粒贷的重要合作方,在线上信贷领域深耕多年。

差异点同样明显。华通银行的合作名单更加庞大,特别是引入了平安融易融资担保、深圳市分期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消费金融领域的头部机构。这些机构带来的将是全国性的客户资源和更丰富的消费场景。

振兴银行则表现出对区域特色机构的重视,与桔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,依托其在营口自贸区的区位优势。深耕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,体现出服务本地经济的明确导向。

2.从合作选择看银行发展路径

从合作机构的选择上,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家银行截然不同的战略定位。

华通银行走的是“科技联盟”之路。该行合作的26家机构几乎涵盖了助贷业务的全部环节。从获客引流、风险定价到资金结算、贷后管理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闭环。
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华通银行与上海通联金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。

通联支付作为老牌支付机构,能为银行提供支付、账户、数据等全链条服务,这种深度合作反映出华通银行构建开放式科技平台的战略意图。

这种布局的效果直接体现在业务规模上。据了解,华通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在总贷款中的占比持续提升,2024年上半年末已超过60%。

振兴银行则选择了“深度垂直”的发展路径。该行合作的机构数量相对精简,但更加注重与本地经济的结合。与黑龙江三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合作,帮助其切入农业供应链金融领域。与桔子数字科技的合作,则服务于营口自贸区内的跨境贸易企业,体现出深耕本地经济的清晰思路。

振兴银行在科技建设上同样不遗余力。该行早在2020年就与腾讯云合作建设智能风控中台。此次合作名单中的北京锋泰科技、极融云科等技术服务商,将进一步强化其在特定领域的风控能力。

3.不同路径下的经营成果

两家银行选择的差异化发展路径,在其财务报表上得到了明确印证。

华通银行的“科技联盟”战略带来了规模的快速扩张。2023年年报显示,该行贷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28.7%。其中个人贷款占比显著提升,互联网贷款业务成为主要增长引擎。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做大规模。突破民营银行物理网点的限制,但同时也面临着获客成本高企、同业竞争激烈的挑战。

振兴银行的“深度垂直”战略则体现出差异化竞争优势。虽然规模增长相对平稳。但该行在东北地区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形成了特色优势。2023年,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保持在45%以上。区域特色明显。与桔子数字科技的合作,使其在跨境电商金融领域积累了先发优势。

风险管控方面,两家银行也展现出不同特点。华通银行合作的增信机构以全国性公司为主。如中国平安财产保险、江西华章汉辰融资担保集团等,这种安排能够分散区域性风险。

振兴银行则更多地依靠区域性担保机构,如黑龙江三农信融资担保、青海吉银融资担保等。这种安排虽然更接地气,但也需要应对区域性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传导。

民营银行作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,其助贷业务的发展轨迹反映了整个银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。

在数字化时代,银行如何平衡自主风控能力建设与开放合作的关系,如何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保持业务特色。如何在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效率的同时守住风险底线。

随着助贷监管政策的持续完善,两家银行的发展路径还将面临更多考验。华通银行的“科技联盟”模式需要持续优化合作机构管理。防范因合作方风险引发的连锁反应;振兴银行的“深度垂直”策略则需不断深化本地服务能力。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。

未来的助贷市场,不再是简单规模的竞争,而是特色与专业的较量。
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