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-06-05 02:38 来源:证券之星阅读量:7254
2024年的一级市场,被热议最多的莫过于并购退出。尽管案例不多,但一有相关案例出现,就会引发业内的深入“解剖”:交易结构、估值价格、双方收益等等,各类有关市场主体,都希望从中找到普适性的操作路径和规律。
然而,在不少“操盘手”看来,有别于IPO退出等其他方式,每一个并购案例都各有特点,其复杂程度和多面性更甚。“并购周期会比较长、实际推进程度很低。”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私募股权流动性发展论坛上,国泰君安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蒋杰如此表示。
这个当前被寄予较高期望的一级市场退出方式,落地情况究竟如何?新“国九条”等一系列资本市场新政出台,并购将走向何方?
VC/PE越发关注并购退出 两类或成并购“主角”
2024年年初,新天药业宣布了一项重大的股份发行计划,意在收购上海汇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绝大多数股权。这项交易将使得汇伦医药成为新天药业的全资子公司,从而显著增强新天药业在特定药品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多样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汇伦医药原本计划进行IPO,但最终选择了通过并购来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和投资者的退出。这并非个案,今年以来,包括华润双鹤、迈瑞医疗、思瑞浦等多家上市公司都进行了重要的并购事项,这不仅推动了产业的整合,还让被并购标的背后的一级市场机构股东实现退出。
比如,科创板上市的模拟芯片龙头思瑞浦今年1月公告称,拟收购创芯微85.26%股份,这是今年一级市场上的首单并购退出案例,背后包括深创投、创东方投资、龙岗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十几家创投机构借此退出。记者根据Wind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共有12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并购重组公告。
根据执中发布的《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流动性发展白皮书》,2023年,因各私募股权基金逐步关注并购退出渠道,该类型并购事件在全年并购总量中的占比较上一年有所提升。分行业来看,执中ZERONE统计显示,2023年度并购事件中被收购企业标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、新能源、半导体领域,此外,医疗健康和电力能源领域中的并购事件占比也超过10%。
基石资本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本轮并购的“主角”大概有以下特点:
一是未来高速成长的新兴行业,由于当前资本市场比较低迷,独立IPO上市会变得更困难,对于很多高速成长的新兴行业的公司来说,被收购也是一个变相上市、实现资本化的好机会。二是对于传统行业来说,通过横向整合并购,可以实现规模效应,同时成本控制方面也会更好。
买卖需求增多 政策频频释放多重利好
并购冷热,一线“操盘手”总能最先感知。“去年下半年开始,有大量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主动来找我们寻求合作,都在寻找并购和被并购的机会。”晨壹基金董事总经理张文杰在中国私募股权流动性发展论坛上表示,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,企业家对未来资本化的预期越来越理性,这将助力未来并购逻辑的发展。
文艺馥欣创始人阮超也有同样的感受,“去年新政以来,市场上的从业人员、上市公司、基金公司等等,大家都很激动,有点像回到2012年至2016年那一波并购浪潮开始前夜的状态。”不少业内人士都对此记忆犹新,同样是IPO收紧,大量原先准备IPO的企业大量进入并购市场,与当前情况极为相似,因此大家都满怀憧憬,期待并购春天的再次到来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以来政策频频为并购释放多重利好。3月15日,证监会发布《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》,其中提出,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;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,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、现金、定向可转债等工具实施并购重组、注入优质资产;引导交易各方在市场化协商基础上合理确定交易作价。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;优化重组“小额快速”审核机制,研究对优质大市值公司重组快速审核。
4月19日晚间,证监会发布了《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》,从上市融资、并购重组、债券发行、私募投资等维度提出了各项举措,促进科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,同时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。其中提到,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,制定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,优化小额快速审核机制,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包容性。
“促成更多的并购案例,需要天时、地利和人和,从去年开始,我们确实看到了好的迹象。”张文杰表示。
新一轮并购更加凸显产业“底色”
市场有需求、政策给支持,可谓天时和地利都齐了,但“人和”则更多体现在买卖双方的匹配度和磨合能力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有别于上一轮并购潮,此轮并购在方向和目标上出现了明显的不同,更加凸显产业“底色”。
“上一轮并购潮中,企业更多关注财务指标,忽略了战略目标和产业的整合,而新‘国九条’给我们指明了新的主线,就是产业并购。”阮超认为,此轮并购中,发起方更多会是产业链中的“链主”企业,他们会遵循产业发展逻辑,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或整合,而不仅仅是未上市企业实现证券化。
蒋杰也建议,企业在并购之前要确定好产业方向,并且这个方向最好是公司自身层面已经在做的布局,要先把所谓的第二增长曲线通过内生的方式培育出来。
从背后的资金推手来看,一村资本创始合伙人于彤观察到,在近些年的并购案件中,地方政府参与出资的比例越来越高,“也就是说,募资一只并购基金,尤其是单项目基金,可以找地方政府出资一部分,这是并购基金募资的新形势。”
尽管被热议、被寄予厚望,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,但并购却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。“实际上,并购业务比IPO和再融资业务的难度更大,相比而言,并购需要顾及到方方面面的考虑。”蒋杰表示,虽然很多企业不断地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,但目前还是看的多,实际推进的很少,整个并购的周期也很长。
根据新的经济形势和当前资本市场的特点,于彤提出了“中国式并购”,还从四方面阐释了这个定义:
一是把握宏观。在存量时代的博弈中,选择并购标的首先要关注是否有核心技术壁垒,其次是能否得到客户认可。
二是企业洞察。要站在前沿技术的角度,判断企业的技术在未来市场上的应用空间,此外,一项技术往往在中国扩散得很快,进而降低毛利率,只有足够的技术“护城河”才能维持较高的竞争力。
三是可行的募资路径。一方面以充足的自有资金来构建核心资产,短期内不寻求退出,以并购标的作为自己要并表的资产长期持有,另一方面与现金流充足的产业资本合作,不仅能为并购标的做投前诊断,还能做投后赋能。
四是并购实施过程中给予企业一定的包容度和灵活度,并强化企业并购后的投后赋能。
“中国的并购市场和生态仍需要慢慢哺育,并非能一蹴而就,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。”于彤说。
责编:岳亚楠
校对:李凌锋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